2015/06/19茶筅製作&見学 (part 1)



地點:奈良高山翠華園



專家:三代翠華園谷村弥三郎



參加成員:怡珈(總召)、歐拉、Alice、捷馨、hero of the world(見學兼翻譯)



主筆:怡珈



補充&打游擊:歐拉








(圖片截自翠華園網頁)

 


 



經由曉梅老師的推薦,以及怡珈總召的登高一呼,馬上答應試試茶道世界裏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茶筅~的製作體驗&見學。報名之後認真的查找翠華園的地點發現~~天啊! 奈良高山? 真要去嗎? 但看了網頁上(上圖)茶筅職人認真製作茶筅的專注氣度, 決定把這兒當做米其林三星的等級~再遠也要特地繞路過去!!!

 



6/19 一早兵分2路出發,包車組的由怡珈總召領軍從容的出發,苦行僧組透早就出門搭電車(換車一次)轉巴士,抵達上大北站時只有我們2人下車,路上也只有我們2






(以上by 歐拉,以下由歐拉及怡珈兩人共筆。怡珈我做好骨架,歐拉學姐賦予了這篇文章曲線和靈魂~~。底線標示出自歐拉的部分。)






一大清早山也轉路也轉來到位在寧靜山城裡的翠華園。






一進門就有非常切合主題的可愛暖簾迎接我們~還有很オシャレ的迎賓茶~冰的呦~






一面喝茶,一面聽職人先生介紹高山茶筅的歷史。



村田珠光是奈良高山人,至中國習得飲茶文化後,得到鷹山城主的支持,在故鄉高山開始建立並發展飲茶文化,此後這些技術在此以傳長子且不得移居的方式傳承至今,這也是為何日本手製茶筅皆出自此處的原因。

 



近畿地區的緯度孕育出的竹子軟硬適中,最適竹工藝品的製作;向北竹子變硬往南則過軟。每年只有1112月時能採收竹子,因為此時採收的竹子不易生蟲。採摘來的竹子先經過油取的步驟後,乾燥保存兩年才能使用。一根竹子只能裁切出三段可以使用的部分。



 


工作檯上由左而右排列著的是一只茶筅產生的工序,總共八道:





基本上1~5個步驟,需要用到鋒利的工具及N年以上的真功夫,對我們幾個肉腳而言應該是第一刀下去不是原竹立刻剖半;就是手指立刻噴血。所以是由職人先生示範。





看一下工具們,是不是樣樣鋒利!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個步驟一步驟仔細瞧瞧。



 



1. 原竹:






 





每根竹子裁切成三段長約12公分、直徑2公分、節距離底端3公分的原竹。



 



2. 片木:










 (photo by 歐拉)


將原竹前端的外皮削掉。劈開成16片。用工具將基部弄鬆。再一片一片從基部向外折。





然後,把每一片又劈開成內外兩半。內部竹肉的部分折斷拔除後只留最外層的竹片。






然後,把每一片又劈開成內外兩半。內部竹肉的部分折斷拔除後只留最外層的竹片。








 3.小割:






 







因為是製作80本立,所以把剛才的16片每片再劈成10條,總共就有160條,80條要做為外層的穗,較粗,約0.6mm80條要做為中心的穗,較細,約0.4mm。因此劈的時候要一粗一細相間。(至此已經瞠目結舌了……



看著職人專注有力卻又如行雲流水般的動作,把那原本直徑2cm的原竹分割成薄的不能再薄,細的不能再細的竹條”…再次體會到~台上10分鐘台下10年功的深厚內力!!!




(to be continued.....)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