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閣寺—東求堂同仁齋

2014年1月4日                                                                                          圖文  姿含

~ 每個時代有自己的藝術,藝術有自己的自由 / 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 ~

 

銀閣寺以銀沙灘及向月台意象的枯山水庭園著名,此行再訪目的則是參訪日本茶道、花道、香道原點的國寶—東求堂同仁齋。同仁齋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茶室,平日不開放,每年限定時間公開(約2個月),到訪的那日剛好是開放的最後一天。

銀閣寺著名的"銀沙灘及向月台"枯山水庭院

 

秋天的銀閣寺色彩更添層次感   

同仁齋被視為”茶室原點”的理由,主係早期日本較多書院茶室,風格受中國影響,較為華麗,僅4帖半榻榻米大小的同仁齋(1486年),除去人為裝飾,風格閑靜簡樸,於當代屬開創先例的茶室風格,公認為草庵茶室原型,對後世影響甚深;直至16世紀,千利休提倡茶道以禪宗思想為根底,追求至簡至素的閑靜(wabi)情趣,亦受其影響。

東求堂的參訪過程不能拍照,同仁齋現況就是一個僅4帖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擺設簡單,此形式於現代隨處可見,但想到其跨時代的意義及對後世的影響,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和室"空間起源-同仁齋
 

 
本人對日本文化研究不深,僅是覺得同仁齋與“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精神相符。極簡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興起的藝術派系,當時西方遭 遇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社會日益動盪不安,“極簡主義”是相應社會急遽變化下的人類思想變化,透過簡化且理性的線條,闡述藝術本質。
日本是島國,本質其實物資缺乏,這是去年在京都吃了許多寺前名物(就是寺廟前有名的土產)體悟出來的,其內容物不外乎麻糬包紅豆、麻糬混紅豆、紅豆包麻 糬,搞半天原料就是只有麻糬跟紅豆,豪華一點的會灑上黃豆粉或加醬油,或許這也是一種極簡主義,追求食物本質的體現。


豐臣秀吉也愛吃的北野名物"長五郎餅"(麻糬包紅豆)

北野名物-粟餅所"粟餅"(紅豆包麻糬,可灑黃豆粉)
下鴨神社名物-亀屋粟義"御手洗丸子"(烤麻糬沾醬油)
桂離宮前名物-中村軒"麦代餅"(麻糬包紅豆,灑黃豆粉)
祇園甲部歌舞練場招待的虎屋饅頭(糯米做的白饅頭包紅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