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茶的兩種面貌(都をどり / 建仁寺正伝永源院)

圖文by 抖抖



一般觀光客遊京都,大抵不會錯過號稱最易捕獲野生藝妓的花見小路。

尤其是歐美觀光客,總愛拿著大砲堵在巷口,希望能捕捉到藝妓的一顰一笑。

然而,穿越過軟語呢喃的花街,路底便是日本最古老的禪寺,一條路能有如此差異大卻又異樣和諧的氛圍,也大概只有京都得見。




記得前幾年赴京參加利休忌後,托火山孝子大人的福氣,得以買到都をどり一階超好的位置,觀劇前的藝妓奉茶也是個搖滾席第一排。

當然,劇碼的華麗舞蹈及音樂表現,更是讓鄉下人掉下巴回味不已,因此,今年有機會四月進京時,說什麼也得要再買張票進場。



雖說是下午兩點的場子,倒也早早放人進場等候,西咖西,這都是有陰謀的

看到那擺滿走道的京百選菓子了嗎?可謂聚集各家所長,轉著彎的販賣部就能讓你一網打盡啊~~~(抱頭),是十分有效率買好眾土產的好機會!



雖然這張照糊了可我還是超喜歡的(硬要扯!)。

如果買累了或不想買的人,也可以欣賞窗外的葉櫻,不過可惜被小雨打得有些稀稀落落的。





當然也是可以走進庭院裡仔細賞櫻跟錦鯉。




而在造訪都をどり前幾天,看到官方FB提到,因為庭院現下是葉櫻,菓子也改用綠色點點版,這種從細微處體貼客人的心情讓人動容。

其實大部份人還是喜歡看盛開的櫻花吧,如果葉櫻時期看到紅櫻的菓子,只怕會觸景傷情啊(尤其是時間又沒算好/錯過的觀光客TAT)。




這個是前幾年的紅點櫻花菓子版本,是虎屋的紅豆餡饅頭,好吃不膩:)

最重要的是盤子可以帶回家當紀念品歐(好划算啊!)!!!




另外也發現,半東的髮飾也改成了葉櫻版本,好細膩。




上回沒來得及仔細看亭主的點前,這次總算有機會好好地拜見。


好險來得早,就剛好搶在上回的位置,也是個搖滾席第一排。

只見亭主行雲流水,動作優雅地做著點前,一舉一動都是魅力,身後彷彿爆開數百朵玫瑰閃閃發亮啊,一整個被迷住了...(是裏千家的前輩歐科科)。



半東奉茶時,主客茶碗與前幾年同,只是位置看來是沒特意安排,就往最右側送,所以上回又是坐中間又是拿主客茶碗的,真的是火山孝子大人很給力啊!!!



綿密有餘韻的茶,好喜歡 : )



最令人期待的劇碼開場了。

如果有機會的話,誠心建議一定要搶到一階的票,光是一側唱唄一側小鼓,加上舞妓時而跺腳時而拍扇,自然形成的環繞音場,讓人肅然起敬兼起雞皮疙瘩。



今年的劇碼十分多元且應景,包含神宮式年遷宮、嚴島神社及剛修復完成的平等院鳳凰堂,後兩項剛好都是前幾天造訪所在,因此特別有感覺啊(笑)。

舞台效果也是有著亮眼的進步,像是LED燈營造的點點螢火及雪花,讓人不感覺科技俗,而是驚異其優雅的效果啊啊阿啊啊~






一路拉拉雜雜說這樣多,其實是為了掩飾建仁寺正伝永源院的貧乏敘述

記得返台前幾小時,百般無聊又晃到了花見小路,看著一路上隨處可見正伝永源院海報,不知為何,突然心念一動,想說就當找個歇腳的地方也好,就進門了。



(圖片出自官方FB https://www.facebook.com/136810236491547/photos/pb.136810236491547.-2207520000.1407414192./266517576854145/?type=3&theater)



只見門口隨意擺張桌子當售票處,看來是間小院,平常不接客人的。

看著桌上一張張散裝的御朱印,上頭寫著『如庵』。正當我若有所思地一直看著御朱印時,小姐大概以為我是在嫌棄它(有這樣明顯嗎?),連忙解釋因為住持出門去了,所以只有散裝而不是親自寫在御朱印帳上。



好吧看來真的是間小院了........

邊想邊進門時,竟瞥見織田有樂齋的身後處......!!

如庵、有樂齋、如庵、有樂齋.........突然好像有什麼聯結啊可是我想不起來啊啊阿啊啊~~~(抱頭)



永源院的奉茶處正對著這個景,如果秋天來勢必會更美吧 : )

他們家的茶印象中與高台寺同,是用天目茶碗搭天目台,只可惜那時人正因即將離開而有些煩躁,就沒喝茶,真希望哪年秋天能再度造訪阿。




麻雀雖小,可解說員姊姊超認真的一直講一直講。

也可能剛好是大中午,遊客十分稀少,不過倒是碰到有人十幾年前來過,再度造訪說完全沒變啊這裡~(不過這不是還挺恐怖的嗎??)




好自由奔放的庭院,連看好幾天簡單的庭後,有種消化不良的感覺。



就在這個庭院的右側,矗立著如庵。



一直想一直想想破頭總覺得這個名字好像聽過...........

阿靠原來是跟待庵、密庵並稱三大國寶茶席的如庵啊啊阿啊阿啊啊!

是那個織田有樂齋建的,以
有楽窓、鱗板及暦張り聞名的那個那個如庵阿啊阿啊阿啊啊(心中小宇宙大爆發尖叫啊)!!!



有沒有突然覺得這裡射出萬道金光呢???




後來查資料才發現,如庵也是歷經多次移築,東奔西跑最後才在此重新復元,雖然不是最初的那間茶室,但能近距離拜見也十分開心了!

不過可惜裡頭沒辦法照相,貼在牆上的古曆真的很特別,搭上從窗子裡灑進來的光線,明暗陰鬱間多了分雅趣。



或許有人在街的這頭,喝著藝妓泡出來的,華美的一服茶:

又有人喜愛在街這頭,陰陰暗暗的茶室中,面對著自己,喝著侘寂的一服茶。

然而,茶就是茶,不會因為身處何處而改變它的味道。

就像是當初學茶道的本心,或許會因為外在環境而有所迷惑,但抽絲剝繭回到源頭,常常都還是會發現,它,還是在那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