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家之旅感想
這次會決定去京都,可以說是想轉換一下心情,在最後的最後才跟老師報名,造成老師跟裏千家的不便,在此致上深深的歉意,還有謝意,至少讓我跟到了啊!
一早的致詞就有醍醐灌頂之感,關根先生解釋「茶の湯」這個字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很奇怪的,因為重點會變成是後面的「湯」,那麼茶道的重點就不在茶,而是在熱水,沒有好的水,就無法點出好茶,即使有好茶粉,缺少清冽泉水煮開的湯,也是枉然。想讓客人喝一服好茶,事前的準備工作可說是要面面俱到,不僅只是點茶,為了點這一服茶所下的功夫,才是真正的待客之道〈おもてなし〉。
感覺宗家研修跟見學旅行相似,雖說要我們跪座,卻也說腿不舒服時可以稍微活動一下,並不會很嚴格要求,所以我們這些肉腳在後半段的跪座,根本就是毛毛蟲狀態。〈回來後要好好練習跪座,免得一直丟臉。〉
這次是安排示範風爐薄茶點前,雖說有幾點跟我們平時練習不太一樣的地方,但大致上是一樣的,呂先生還很用心的一段一段翻譯,讓我們不至霧裡看花,薄茶點前可說是基礎中的基礎,如果基礎都不能優美流暢,就更別提其他點前。
点前こそ薄茶にあれと聞くものを
粗相になせし人はあやまり
利休百首裡面也有提到這個觀念,再反觀自己點前時老是毛毛躁躁的,真的是很慚愧,唯有用心在每一次的點前,才能做到優雅流暢吧。
由於只參加宗家研修,感覺一整天下來的行程並不會很累,只是要忍受夏日的炎熱,在下午的茶室〈今日庵裏〉是沒有冷氣或電扇的,由於我們這次去的人數眾多,甚至分成兩組參觀茶室,即使如此,在八帖的茶室中坐了十四個人,加上門扉都關閉的狀態下,真有在三溫暖的感覺。
不過正由於此時沒有多餘的照明,只有一小盞燈具發出幽微的光芒,讓我不禁聯想起谷崎潤一郎所寫的陰翳禮讚。
日本和室的美完全依仗陰翳的濃淡…..反射自庭院的光線滲過紙門,悄悄沁入室內,熹熹微微。我等和室之美,其要素無非在於這間接又于徐的光線。…..我們隨處可見若有若無的陽光附在昏黃的壁面上,艱辛地苟延殘喘,那纖細的微光令人趣味盎然。
以上摘自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李尚霖譯本
如果將茶室弄得天光大亮的樣子,想來也不會有這種幽暗深寂之美。那微濛濛的燈光在茶室各處跳動,和著陰影讓每人神情都顯得肅穆,此時注意力都集中在裏千家學員那不緊不慢的解說上,一瞬間似乎也能明白前人蓋這座茶室的用心。
大德寺是這天行程的最後一站,一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就要在此拉下惟幕,印象最深刻的要算聚光院本堂的障壁画,從右手邊起始的雪水潺潺、梅花初綻象徵春到人間,順著流水的視線來到中間的障壁画,原以為應該是描繪夏天,卻出人意表地是秋天,畫的是松鶴、巨岩、水鳥,接著來到左手邊理所當然就是冬季,那麼夏季呢?方丈緩緩拉開中間的障子,原來後方還有約三分之一尺寸的障壁画,畫的正是蓮池鯰魚圖,鯰魚游得靈動彷彿可以看到其周身的水紋〈其實是太熱了,自己出現幻影〉。
http://www.dnp.co.jp/denshoubi/works/fusuma/d01.html
〈這裡有蓮池鯰魚圖〉
根據方丈的解說障壁画是由狩野松榮、永德父子所繪,老實說對狩野派一點也不熟,回來查了一下,才發現織田信長的安土城、豐臣秀吉的聚樂第、大阪城也都是出自狩野永德之手,真是後悔當時沒有對那些障壁画多看幾眼。
這次參觀今日庵據說是最後一次機會了,因為之後要進行整修,能跟到這次研修可以說是機緣巧合,把握每一次的機會,好好看這個茶道世界,進而在大千世界體悟一期一會,相信會更珍惜每一次人與人之間的邂逅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