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和菓子


Coco 2013.05.19
時序將進入農曆四月中旬,在台灣已經開始準備要吃粽子過端午節了,不過在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陽曆的五月五日,因此這次上課時的主菓子是「菖蒲」。
「菖蒲」的紫色主體搭配黃色點綴加上紅豆餡,咦?怎麼好像有似曾相似的感覺呢?於是立刻打開Facebook上的「和菓子」相簿查看,果然曾經出現過相同組合的和菓子呢!只不過並不是一模一樣的菖蒲,而是在不同季節才會出現的「桔梗」(2009.09.04),以及代表秋季的菓子(抱歉因為2009.10.02拍的照片,已經忘了這個菓子的銘)。
嘿嘿,這三種和菓子真的挺像的吧?特別是「菖蒲」和「桔梗」,看起來似乎只有形狀不一樣。另外還有2010.01.29的菓子(應該是梅花吧?)、2010.08.27的「朝顏」,以及2012.04.20的「櫻花」,也是都是粉紅色的外皮,豆沙為內餡,真的看似材料相同,但只有形狀不一樣。

這麼說並不是小看了和菓子,去年在八月和十二月,我分別上課兩堂和菓子製作體驗課,看似黏土般的材料,卻不是隨便捏一捏就可以了,從清潔衛生、材料和工具的事前準備,到實際製作時如何包餡、輕輕搓揉出基本形狀又不能露餡,真的是不親手做無法體驗困難度。因為是甜食,因為手有溫,因為要注重清潔衛生,材料在手中停留的時間不能太長,必須以很快的速度把基本形狀做好,然後才能在工具的輔助下,將基本形狀捏成各種想要的造形,再加上最後修釋和裝飾。
我相信很多同學們在一開始會想開始接觸茶道,大概有不少人都是衝著和菓子來的,但學久的人,除非吃到比較特殊的菓子,不然通常乾菓子就是三盆糖、仙貝、糕仔口味的、珍珠板口味(老師不要生氣),主菓子通常都是紅、白豆沙餡,只有在過年時才吃得裏千家總本部來的高級花餅(有包甜味噌和牛蒡)。吃久了好像就開始覺得口味差不多,但是大家就是愛和菓子美麗的外形。。
因為體驗過,所以知道和菓子不光是製作方面的技術而已,要如何作出更多的創新,卻又不失日本傳統,但又能在台灣推廣,這真的是很艱深的任務。先不研究創新與傳統之間的拿捏,光是遵守傳統、遵守裏千家茶道所需要的和菓子,在同樣的材料之中,藉由不同的造形設計和製作技法,竟能做出配合不同季節或節日的和菓子,這真的需要用心與創意。 

除了同樣的材料要做出不同的造形,乾菓子方面卻有著相反的狀況。也就是說,同樣是以「水」為主題,卻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不同的造形,這也是很不容易的創意表現。
2010.07.30-水
2010.09.10-水
2010.10.22-流水
2011.06. 24-観世水(かんぜみず)
2011.08.05-波(なみ)
2011.10.14-水
2012.05.25-水(みず)
2010.08.13-蛇カン&観世水
2012.07.27-水
2012.10.12-丸水
所以,除了品嘗和菓子和抹茶之際,不妨也試試收集上課時的和菓子照片,以我自己收集了四年的和菓子照片,雖然不是整理的很完備,我自己對和菓子也不甚了解,但就是發現了「百變和菓子」這小小的心得,想與大家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