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団の中の個人

枯山水中一直吸引你目光的真正主角是誰?
是那顆顯眼的大石頭?
還是那些排列整然有序的小石子?

本期淡交タイムス9月号家元的巻頭言"集團中的個人"
這想法在我們台灣人頭腦中是較為淡薄的

例如商品推銷 因地制宜 用辭也就大有不同
在日本 店員會說 : 今年大家都穿這個樣式
日本人乖乖掏錢
在台灣 店員會說: 出去找得到第二件拿來退貨
台灣人趕緊掏錢

台灣人喜歡與眾不同 日本人喜歡和大家一樣

台灣人的性格多數和美國人比較雷同
積極、開朗、開創、冒險、自我意識強烈、喜歡單打獨鬥、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但如果要我們將團體意識或團體利益放在前面
可能需要領導者費一番工夫
基本上台灣人不會魚貫自成隊形 等待集體行動

家元說到
「茶会は亭主ひとりではなく、半東やお運び、水屋や下足番などそれぞれに担当する方がいて、協調性や全体に対する心配りがあってこそ成り立っています。」

茶會的成功 一定是環環相扣的
一個失算就影響了下一步的進行
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職責上完美發揮
才造就了一個全角度完全發光的成果

我們要珍惜自己的角色 好好地將細節完全到位
恰如其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彼此互相支援幫忙 互補不足
這與到處擠壓一下別人 再塑造自己成為super start
是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

電視上常見很多政治人物喜歡搶鏡頭
看到鏡頭就瘋狂
鏡頭不來就製造話題叫鏡頭來
也不管發言的內容是否膚淺、是否適當

學茶道亦是如此
初接觸就躍躍欲試想要登台

台上三分鐘 台下十年工
站上舞台前先自問 我已下足功夫了嗎?

尊敬舞台的人 才能在舞台上完美發揮
不尊敬舞台的話 就會在舞台上徹底蒙羞
(人生的舞台亦復如此)

想要站上舞台 就必須先在後台磨練
機緣匯聚時機成熟時 自然天成
已經過過癮的人 也不能一直依依不捨  要走下台來支援新人
茶會的運行 真的有如一個小社會的運行

和敬清寂也好   茶禪一味也是   一期一會也罷
這些都不是嘴上工夫
是真正身體力行的

就彎腰插秧除草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