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回北投教室稽古

(圖文:Annie Teng)
 

上周末第一次到北投文物館上茶道課,除了上午到下午一直跪,然後像蟲一樣不斷扭來扭去之外,還有好多意外的收穫。

因為是第一次到北投教室上課,完全不知道現場會是怎樣的狀況,抵達教室時,関老師已經端坐在茶室裡,學長姐也一邊開始練習中。趕緊拿出扇子跟関老師打招呼後,再拎起包袱不好意思地穿過眾人快速進入茶室,準備好個人用具,加入客人區的觀眾席第二排,觀察現場狀況。

這天開了兩個爐,一爐正在作完全超出我理解範圍的上級點茶法 (應該是吧?),一爐要做的是爐薄茶的變型版:向切(むこうぎり)。現場的學長姐說,在北投教室就是自己可以選擇要做哪種點茶法,再請関老師指導。我們這種幼稚園程度哪有甚麼主見,當下有甚麼我們可以練習的,跟打就是了。所以我就跟著練習做向切(むこうぎり)啦。


(圖片來源: http://verdure.tyanoyu.net/hachiro.html)

 

因應茶室的空間配置,爐点前可以變化出八種類型,稱作八爐。其中向切用於小空間茶室,大概是二帖榻榻米的大小,所以茶道具放置的位置,亭主跪坐的位子都有一點差異。比方說水指要放在中間偏右的位置,之前坐下時膝蓋中間要對爐緣角落延伸出來的線上。身體多少有了些記憶,對於点茶流程問題不大,但每個茶道具要如何微妙地擺成最協調的相對位置實在是一門大學問,関老師不停強調道具位置的 balance 很重要。

可能是因為這天教室的人不多,加上又只有開兩爐,関老師電眼掃射範圍縮小也更凌厲,任何細節都逃不過她的法眼,因此細節到摺帛紗、茶筅通し都有機會看到関老師親身示範。老師也再強調重點是點茶時那一心一意準備好一服茶的意念,所以每個動作都要確實做好,每次開始點茶前的準備一定要把茶粉重新整理好。

下午有點精神不振地等著再練習一輪向切之時,関老師指示我們去做立礼薄茶,上一次作這個点茶法已經是好久以前(回來翻筆記發現竟然剛好是去年此時作的練習),腦中一片空白,東西怎麼擺怎麼開始完全失憶;而且又是風爐,柄杓拿法複雜多了,一整個很混亂。但一坐上亭主座位,記憶漸漸回復,雖然道具位置還是出了錯,但身體自然地回想起各個柄杓動作,果然身體記憶真的很重要呢!


每次看到不小心弄碎的干果子都覺得好可惜,以為他們上不了檯面,只能默默被吃掉。今天的干菓子是應景的櫻花及流水,流水在下,整朵完整櫻花在上象徵在枝頭綻放,碎裂的櫻花干菓子像是飄落的花瓣點綴在水面,實在是超有意境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