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切茶事的"三部"

口切儀式中,必須出現的三樣器具"三部(さんべ)",
織部(おりべ)、伊部(いんべ)、瓢(ふくべ),
到底是甚麼?

圖中出現了兩個"部",
瓢(ふくべ)的炭斗,織部(おりべ)的香合。
第三個"部",就是伊部(いんべ)備前的花入

16世紀中葉的"茶具備討集"一書中寫道(下下圖最左側):
「炭斗
浮壷便當世炭斗是為好」

其中的「浮壷便」右側注有讀音「フクベ」
即為「瓢簞」之意。


利休道歌第64首中也提到,
「 炉の内は炭斗瓢柄の  火箸陶器香合ねり香としれ」
(炉的時節,炭斗為瓢,桑柄火箸,陶磁香合,內為練香)

在當時,炉時節的炭斗,
使用瓢炭斗是極為普遍的。

松屋会記中也記錄,(有關"松屋会記"請閱從会記(かいき)看茶會)
古田織部(慶長4年2月)、細川三斎(寬永14年10月)、小堀遠州(正保3年12月)
都用了瓢炭斗開茶會。

瓢簞(葫蘆)原產地是非洲,為地球上最古的植物之一,
南美祕魯的洞穴中曾出土紀元前1萬年前的種子,
可見葫蘆的種子具有生命綿延的寓意。
自古以來,葫蘆就被用來當做各種農具漁具、生活器具、帽子、服飾、面具、祭典用品等。
中國的民間故事中,也常看到它的身影。
忽而李鐵拐身懷葫蘆、忽而孫悟空被收進葫蘆,
總讓人有個錯覺,認為葫蘆是進入另一個世界入口......

怪不得禪語中的"壺中日月長",
似乎也是在隱喻那個超越時空拘束的另一個世界呢!



留言